對於李培德教授在〈導論:香港史研究回顧與展望─十九世紀至1988年書籍出版的統計和分析〉中進行的統計分析,我有幾點地方不太明白:

其一、李氏分析道:「第四,前面提及的學位論文統計,英文論文有壓到性的優勢,其中以法政外交和考古地理數量最多,英文對中文的比例分別是1.27及1.61比1[1]」但是查「表三:中英文著述於不同性質分類之比較」,如下: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是王成勉教授,〈明末士人的抉擇:論近年明清轉接時期之研究〉的摘要[1] 作者在前言的地方首先提到明清轉接時期的時間定界問題,現代學者均擴大學術的著眼點,不再將時間起點局限在後金成立(1616)、改號大清(1636)、清兵入關(1644),亦不將永曆帝死亡(1662)、三藩之亂平定(1681)、臺灣收復(1683)視為終點。而應把整個變動的時代當做一個整體,時間點應上溯到萬曆中期(1590),下則至雍正中期(1730),諸如謝國楨、黃仁宇、白樂日(Etienne Balazs)等人均持此類似的觀點進行研究。傳統學者在討論滿清征服中國時的明朝士人,以往比較重視少數的反清的遺民,但士人降清與否,不僅是個人的志節選擇,還有家庭、社會、甚至是對新政權的看法都是考慮的項目。大多數的士人選擇降清,其因素為何?清朝又如何運用這批士人?都成了現今學界所重視的問題。 

        其次作者對明遺民的分類做討論,他提到幾乎所有的漢學家在討論中國士人的歸隱時,都採用了牟復禮(Frederick W. Mote)在“Confucian Eremitism in the Yüan Period.(元代儒家的隱逸)的分類模式,即士人在反抗、出仕外,尚可採取隱逸的方式,而隱逸又可細分為基於理學中對亡朝「忠」思想的義務性隱逸,以及基於個人良知或直覺認為不適合的自願性隱逸。但這種分類不夠詳細和全面,例如有些士人在明末時已隱居、或者亦有士人是因為其父抗清,基於孝道才選擇不仕,這些例外的行為都不能算是忠於明朝。

有些學者注意到在探討士人是否忠於明朝時,必須留意到他們的年紀,此可以1644年為界,在此時間點的士人若未成年,不須強求其對明朝的忠心。觀察清初幾個思想家,可以看到幾個特點,麥穆倫(Ian McMorran)研究王夫之投身永曆朝抗清的經過,發現王夫之也在陷入永曆朝的黨爭中,這可顯示有些士人不仕的原因可能與在南明政爭受到挫折有關。而裴德生(Willard J. Peterson)認為顧炎武拒絕新朝的原因,在於他接受繼母囑咐其勿事異朝的遺命,可看出顧炎武在忠孝的抉擇中是以孝為先,此似乎也是一種不仕的可能。雖然顧炎武本人拒絕與清政府有所接觸,但從他的交友情況中,仍可看出他對明朝的盡忠的原則,如鼎革之後,顧炎武對於年紀較大的友人中,只保留與那些隱逸的遺老有所往來,但對於年輕一輩的朋友,則不在乎他們是否出仕,甚至他的侄兒們也位居清朝要職。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ans=("學號"^3)%5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ε > 0,所有滿足|x-x*| < ε 的x都有f(x*) ≥ f(x)
  • 請輸入密碼:

    這份史料是小炯(Jean L)在清法戰爭期間與朋友和母親的書信,後來被輾轉刊登在法國的《地球畫報》(La Terre illustrée)雜誌上,並配上插圖。在臺灣,這份史料先後由兩個單位出版,分別是﹝法﹞石岱(Stéphane Ferrero)、帥仕婷譯,《當Jean遇上福爾摩沙:一名法國小兵的手札(1884~1885)》(北:玉山社出版事業,2003),以及鄭順德譯,《孤拔元帥的小水手》(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4)。其中前書是擷取的書信,以夾敘夾議,分析文本的方式呈現;而後書則是中法對照的完整的書信內容。

作者小炯是一名清法戰爭時在拜雅艦(Bayard)上服役的水手,因為特別受到孤拔(Amédée Courbet)的喜愛,所以被暱稱為「元帥的小水手」。清法戰爭在臺灣的重大戰役─基隆、淡水與澎湖戰役,作者都有參與並留下紀錄。除了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側寫戰役親臨的情況,對於士兵生活、臺灣的風土民情也都有詳細且風趣的描述,例如他形容臺灣是個獵頭國度、中國人狡猾,而英國人則是表裡不一,宣布中立卻暗地裡幫助中國。不過作者文筆欠達,喜歡用菜餚來形容事情,且思緒常有跳脫的情況,使讀者閱讀起來,有時會感到不知所云,此也應該算是這份史料的特色。

另一方面,作者相當崇拜孤拔,對於孤拔的個性也多有描寫[1],如孤拔生氣的時候鼻子會縮動,看起來嚴肅,對部屬卻十分愛護,在發生霍亂時,甚至一一到傷兵床前探視。作者還從孤拔的言行舉止中猜測孤拔不願在中國南邊生事,而想大舉進攻中國北方的企圖,事實證明作者的猜測與E.Garnot的回憶著作《法軍侵臺始末》所記一致[2]。透過《孤拔元帥的小水手》這份史料,也可得知孤拔因病身體惡化的事實,釐清孤拔的死因並非在戰場上受傷所致。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各位剛開始學日文的朋友有沒有跟我一樣的困擾啊,就是五十音還是背不太熟,要是有個能夠測驗的小程式就好囉。沒錯!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上網找了一下,沒有看到符合我需求的,那就自己寫一個吧!於是我就一邊吃牛排,一邊想流程圖,回到家後就寫了這小程式。

在框框裡不好玩,直接前往網站:http://m99.nthu.edu.tw/~s9922110/gojuon/gojuon.html

文章標籤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失落的符號》(臺北:時報出版,2010)跟電影「國家寶藏」一樣,講的都是共濟會的故事,我花了一天又多一點的時間才看完,感覺此書比起前兩作《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稍微遜色一點,不過仍不失為一步精彩的懸疑小說。

     此書仍維持丹‧布朗(Dan Brown)一貫的寫作風格,緊湊的故事節奏讓讀者不禁想要一口氣看完。但我覺得本書其實有一個缺點,就是謎題太簡單了,讓我有點失望,例如金字塔上的符號:

lostsymbol.jpg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多數的隨身碟都是FAT32格式,單一檔案最大只能4GB,所以移動大於4GB的檔案就會出現「目的地磁碟機中的磁片已滿。請插入新的磁片繼續。」的錯誤訊息,如下圖:

ntfs1.JPG

    解決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將隨身碟格式化成NTFS,因為NTFS單一檔案大小可達16TB,遠比隨身碟還大多了。方法如下:

文章標籤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讓ubuntu系統工具列透明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比較陽春,就是在工具列面板按→「右鍵」→「屬性」→「背景」標籤→點選「純色」→自訂顏色與透明度,如下圖:

dock1.jpg  

文章標籤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在ubuntu安裝透明的視窗主題必須要先安裝兩套軟體,第一是Compiz;第二是emerald。前者是桌面特效軟體;後者才是本文要介紹的視窗透明特效。關於Compiz的特效用法,如果還不清楚的,可以參考ubuntu的wiki介紹(〈Compiz〉,點此連到網站),這裡就不多說明了。下圖是透明效果的呈現圖,以下介紹安裝步驟:

emerald0.jpg


文章標籤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