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隨記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個猜謎是這樣說:「豹紋、短裙、絲襪、鋼管、馬靴,會聯想到什麼?」答案是「孫悟空」。揭曉了謎底,似乎不用解釋就可以引人發笑,笑著笑著,不免就想問為什麼孫悟空會有這樣的形象呢?是從哪時候開始,想到孫悟空就會聯想到他的豹紋裝,我推測濫觴是1961年的彩色動畫《大鬧天宮》。201212200

  清人劉一明的《西遊原旨》卷首圖片的孫行者,畫的有點奇怪,下半身好像是他的毛,可是他又分明有穿褲子。 201512201

 1941年萬氏兄弟導演的黑白動畫《鐵扇公主》穿的是布衣、布褲。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禍不單行,先發現若水堂的集七點的集點卡放口袋沒拿出來,被洗成廢紙了。剛剛上讀冊看本月的紅利,又發現一個公告,說二月起要調整,居然整整減半,也太傷感情了吧!本來用自己和自己分紅的方式買書,一個月都有50元左右的回饋金,下個月起就沒這麼多了。

TAAZE讀冊生活將於2015/2/1起調整行銷分紅佣金比例如下:

商品種類 調整後的佣金比例
一般實體圖書商品(不含雜誌) 淨銷售金額 x 1%
回頭實體圖書商品(不含雜誌) 淨銷售金額 x 1%
二手實體圖書商品(不含雜誌) 淨銷售金額 x 2%
二手實體影音商品 淨銷售金額 x 2%
數位商品(包含電子書、電子雜誌、有聲書) 淨銷售金額 x 2%
其他非以上種類商品 淨銷售金額x 0.5%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4BFSP_2013_12_11_01_40_17_376         我注意到「刺客教條4」中船隻的國旗,其中橫條紅黃紅的國旗很像西班牙,但沒有國徽,引起我的興趣,據我淺薄的西洋史知識,西班牙帝國的國旗應該是白底紅叉,後來改成紅黃紅橫紋後,應該都是有國徽的,記得法西斯政府執政後,還換成了黑鷹。

750px-Flag_of_Cross_of_Burgundy.svg

750px-Flag_of_Spain_(1938_-_1945).svg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我玩「仙劍奇俠傳」的時候,巫女趙靈兒最厲害的武器叫「天蛇杖」,後來我在救護車或是醫院也常常看到蛇的形象圖案,就把兩件事聯想在一起,古今中外蛇與醫療好像皆有密切的關係。

201311133

 醫療院所常出現的蛇徽「緊急醫療救護服務系統」的國際標誌,又叫做「生命之星」,我國的「衛生福利部」、「世界衛生組織」的徽章上都有蛇杖的圖案。 201311134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06 Wed 2013 23:37
  • 飲冰

1007695_00_main

統一企業有一款飲料叫「飲冰室茶集」,聽起來冰冰涼涼的很可口。以前盒子上還有印朱自清的詩,後來又辦了新詩徵選,把飲料跟文藝結合,彷彿喝著喝著整個人都有氣質了起來。

但是「飲冰」其實不是個好詞,多數的時候是說生活很清貧,只能吃冰而已,所以形容官員很廉潔就會說他有「飲冰之操」。另一個意思是形容十分焦灼惶恐,梁啟超把書房取名「飲冰室」就是取這個意思,典出《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是說早上接到急迫的命令,辦起來很棘手,晚上要吃冰消消火。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臺灣大學著名的傅鐘底下有一個解說牌,開頭寫著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後面還有一段註解:

 民國三十八年傅斯年先生擔任本校校長,奠定本校發展碁石。本校為紀念傅校長的貢獻,鑄造了傅鐘,而傅鐘也成為臺大的精神象徵。傅校長的思維哲學正是傅鐘二十一響之來由。

余玉琦、張毓庭、李定恩等人在〈探索傅鐘〉 一文中考察傅鐘的聲響,卻找不到傅斯年說過該句名言的證據,而傅鐘從來就沒有敲二十一下的傳統。[1]更正確地說,除了19511220日鳴鐘五十五響以紀念傅斯年先生五十五歲冥誕外,傅鐘從未有準確的鳴鐘數。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衛視電影臺播了一部叫《10+10》的電影集,《10+10》顧名思義就是由二十部短片所組成,彼此內容並不相關。其中有一部叫《潛規則》(點此連到官方網站),特別有意思。故事大約是講一個電影製作團隊在拍片,找到的場景卻有國旗,而電影若要在大陸上映,其「潛規則」就是不能拍到國旗、國徽,於是團隊們就想盡辦法想要移除這些政治符號。

       短片的臺詞不多,但想必每一句都有經過思量,觀眾很容易就能體會其言外之意。例如有一段是這樣的,導演看到國徽與國旗,說道:「國徽是可以靠構圖避掉。」然後雜魚A就說:「那是黨徽吧!黨徽就不用避,國徽才要避啊!」雜魚B則反駁道:「那是國徽啦!沒當過兵喔。」最後導演說:「好啦,麥擱徽啊,我還豆花咧。我們自己都分不清楚那是什麼了,人家是分的出來?反正避掉啦,到時候賣不進去怎麼辦?」

20121013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餐廳吃飯的時候,我跟友人聽到旁邊的人講話,好像提到「愛哭包」三個字,我突然覺得這個詞彙好像有點奇怪,「包」是什麼意思呢?就問友人:「你知道愛哭包的由來嗎?」友人說:「不曉得欸,可能跟愛哭鬼有關吧。」

這樣一說,「包」跟「鬼」的意思好像是相同的,可是「鬼」的用法很常見,例如「貪吃鬼」、「開心鬼」、「小氣鬼」,類似的「學人精」、「淫魔」也不勝枚舉,但好像沒有「貪吃包」、「小氣包」等等這種說法。因此我思疑「包」可能是人名,立刻就想到一首宋詩的兩句:「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且做「愛哭包」的由來吧。

        「哭包胥」典故出自《左傳‧定公四年》:「(包胥)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大意是這樣的:伍子胥逃出楚國後曾經跟申包胥放狠話說:「我一定要回來把楚國給滅了」申包胥就說:「隨便啊,你有種就來,就算你滅了,我也能復國。」想不到伍子胥真的辦到了,申包胥只好跑去秦國找救兵,秦王聽了他的報告就說:「我知道了,你先回飯店,我考慮好了再通知你。」申包胥就回說:「我家的君主都已經在逃難了,沒有一個居所,我哪好意思回飯店休息。」說完,就靠在牆邊哭了七天七夜,也不吃飯喝水,秦王沒辦法,只好答應他了。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聯合報》的版標是:「林益世喊話:讓我一刀畢命」。臉書上、各討論區都有「記者打錯字」的言論。其實並不存在對錯的問題,因為「畢」可以當結束的意思,跟畢業的用法是一樣的;「斃」就是死掉的意思,通常拿來形容他人,如犯人被一槍擊斃,使用在第一人稱上是比較少見的。總而言之,一刀「斃」命與一刀「畢」命都是正確的雖然字義微異,但都講得通,類似的例子還有莫「名」其妙與莫「明」其妙、「惱」羞成怒與「老」羞成怒、發圖強與「憤圖強,我還可以再舉十個以上。

        那麼,一刀「畢」命有沒有典故為證呢?查一下,還真的有兩個例子。﹝清﹞李世熊,《寒支集》二集,卷4:「錢牧齋與先生不憚下此狠手,使文章廉隅之士,乞一刀畢命不可得,豈不痛哉?」另一個例子嚴格說起來不太算,因為他只是剛好斷句前後形成的巧合,但也是說明因為中刀而畢命,這是清﹞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 卷下,224頁:「五千人合圍,自巳至酉,綎力不能支,面中一矢,又戳一刀,畢命。」即使如此,這並不能證明什麼,相比起來,出現一刀「斃」命的條目多太多了。

        俗或說的好:「真相永遠只有一個。」想知道答案問他本人最清楚,不過他應該會覺得很詭異吧!我個人認為他應該是想講一刀「斃」命,因為這比較常見的說法,比較有可能會不假思索的講出。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我記得以前常常聽到人們稱呼印度人為「印度阿三」,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印度人,直到我最近看了幾本研究民國初年上海租界的書,裡面提到一個詞叫「紅頭阿三」才恍然大悟。原來阿三是阿sir的轉音,「紅頭阿三」是指租界印度巡捕,他們英國從印度「進口」的警力,通常是錫克教徒,由於皮膚黝黑,上海人又取了「紅頭黑炭」的綽號。

sir.JPG    說道這裡,我就聯想到周星馳的「整人狀元」電影,劇中何歡被法庭抓了起來,抓住他的法警就是包著紅頭巾的印度人,原來電影不是亂演的啊。雖然電影的空間設定在香港,我也沒有資料可以確定香港有沒有印度巡捕,但是香港也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我估計可能也是有的。因為睡不著,所以把這一點點無關緊要的心得分享一下。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jpg    胡適的容忍精神,揚於其在《自由中國》雜誌上發表的〈容忍與自由〉一文。按胡適的說法,那是他康乃爾大學的老師布林(George Lincoln Burr)同他說的,布林說:「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有意思的是,tolerance也可以譯作寬容(恕),並且在中文的意義上,寬恕的層次又比容忍還要深。那麼,為什麼胡適會選擇容忍呢?

    回顧胡適的一生,在幾個重要的抉擇,胡適都選擇了忍。詩人徐志摩與胡適的婚姻都是從媒妁之言,十三歲訂婚時胡適尚未留洋,待思想開化後,他不同徐志摩換了老婆,迷離在韋蓮司、陳衡哲、曹誠英之間,終究是守著江冬秀,在「小腳與西服」的矛盾中,他忍。

    一九一七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在遺老來看雖然激進,但與他同時代的人來看,胡適還是保守,真正掌起文學革命纛旗的是陳獨秀隨後發表的〈文學革命論〉,胡適自己也承認他是改良不是革命,他同陳獨秀通信說:「吾輩已張革命之旗,雖不容退縮,然亦決不敢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陳獨秀只是冷冷地回覆道:「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在白話文運動上的意見分歧,他忍。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gif     李敖,他自詡為歷史家、文學家、思想家。他獨行自傲,時而出驚人之語;行奇異之舉。他蹲過黑牢,選過總統,做過立法委員。如今,他已七十四歲,一生傳奇到此也進入尾聲,他活得比蔣介石久、比蔣經國久,看盡蔣家樓起樓塌,竟也有《桃花扇‧餘韻》的唏噓。然而常人看李敖一為尊敬他的博學,一為又想看他笑話,眼看他大鬧立法院,眼看他在「語妙天下」(電視節目)中嬉笑怒罵,卻鮮少有人能夠從書中了解真正的他,一個自由主義的奉行者。

    猶記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臨刑前疾呼:「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蔣介石的自由就是假的自由、罪惡的自由,那時的臺灣沒有真自由,有的是只是獨裁者的王朝。從大陸到臺灣,蔣介石一生搖擺不定,他只信仰權力,一旦觸了底線,哪裡還在乎自由主義,《自由中國》的忠言只道是共產主義一般的洪水猛獸,他辦不了胡適,胡適名氣太大了,於是雷震就這樣不明不白入了獄,雷震如何會想到?他也曾是國民黨的高官,《自由中國》的創辦也曾為蔣介石的首肯,可是「瑞元無賴」豈是浪得虛名?然而李敖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以言行去奉行他所堅持自由(Liberalism),有了雷震、殷海光的前鑑,他仍敢挑戰當局的權威,蹲了兩次黑牢卻從不被擊倒。也許是北大父親李鼎彝的真傳,五四的精神、上一代的播種在李敖身上綻放,多少人諂諛趨奉,可是李敖不願意,因為他是李敖。

    李敖寫道:「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這話自是誇口,可是當時的我卻堅信不疑,又或者這麼說,如今我會讀史學系,李敖的影響也是一部分。讀過《傳統下的獨白》,我完全相信胡茵夢曾把這書插在牛仔褲口袋,招搖走過輔大校園。隨著年紀日增,李敖對我已不是當年那個高不可攀的偶像了,對於他的諸多論點我也覺得有可議之處,但是李敖卻依然故我,做他認為對的事情。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09 Thu 2008 19:50
  • 拾穗

拾穗.jpg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的《拾穗》(Des glaneuses),繪於1857年,材料為油彩與帆布,尺寸為83.5 x 111 cm,目前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米勒生於1814年的格雷維爾(Gréville),卒於1875的巴比松(Barbizon )。巴比松是巴黎近郊的一個小村落,許多喜愛繪畫鄉村風景畫家都聚集在此,人們將這些人稱作巴比松派(Barbizon school),米勒也屬於這一派,他的作品多以農民為題材,除了《拾穗》以外,其他如《晚禱》、《播種者》、《牧羊女與羊群》等,也都是描繪鄉間農夫或田園風景的作品。

    畫作用的是暖色系,畫中陽光自左邊灑下,天空的右邊顯得略暗,看得出來時間是在下午,一片金黃色的麥地與晴朗的天空相應顯得十分舒服,麥田的豐收使空氣中充滿歡欣且忙碌的氛圍。古希伯來人有一則規定,即在農場收穫後,不應該婉拒拾穗者,應讓貧困的人家自由拾取麥穗。故《拾穗》一方面是豐滿的收穫,一方面也是珍惜的象徵。麥田收割之後,三位農婦在撿拾著剩餘的麥穗。她們身著樸實的衣裙,應是一家人。右邊的婦人年紀略大,似乎彎不下腰,不過細心眼睛注視地下,深怕遺漏任何一根麥稈。中間的婦女最耐勞,手中有著最多的麥穗,最左邊女子頸上包覆著圍巾,彷彿害怕太陽將她曬黑,而她將左手放在背上,拾穗的動作變得優雅許多。特別的是畫中三位農婦的頭巾顏色都不相同,紅色與藍色頭巾色彩濃郁而沉穩,在金黃的麥田中顯得特別突出。仔細觀察會發現三位農婦的動作都不一樣,有點像動作的分解圖,產生出一種律動感。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