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一字並單非指在宮中服務的閹人,漢朝時「宦」可解釋為「仕」,如《說文》:「宦,仕也。」不過宦還有另一種意思,即是指在君王身邊擔任奴婢等卑微職務,戰國時古籍所載的「宦人」、「宦者」便是此意。關於閹人的記載最早可見於西周,《詩經‧小雅巷伯》就提到「寺人孟子」,司馬遷在《史記‧報任少卿書》也提到:「夫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者,莫不傷氣。」又見《後漢書‧文選》:「宦豎者,傳言給使之臣也。拚掃是爲,超走是供,傅近房臥之內,交錯婦人之間,又亦實刑者之所宜也。」已可見宦有指閹人之意。而這些被處以腐刑的人,無論是心理或生理的變化都十分巨大,他們被排斥在政治、社會活動之外,在公開場合上,閹人幾乎沒有立足地位,在所有刑人中閹人的地位也是最低等的,當父母過世時,他們甚至不能參加喪禮或是祭墳。

      宦官的來源有數種,第一種是用天生理有缺線或有發展障礙的男人,當他們生理機能恢復後就必須辭退,如《後漢書‧欒巴傳》就記載欒巴因發遇障礙故充任宦官, 而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其次還有私自進行閹割手術而入宮的途徑,如《韓非子》提到「豎刁自宮以治內」,後來在西漢晚期至東漢時,有人甚至不以宮刑為恥。第三種來則是受過腐刑或是判死刑而減免為腐刑的閹人,如嫪毐即是此種,他處刑一事雖為作假,不過名義上仍是受過腐刑的宦者。而宦官的存在有一種根本原因就是為滿足男性君主對後宮女性的獨佔心理。 宦官弄權或干預政事在歷史上十分常見,因為他們環繞在君王身邊,君王對於宦官不會像對外戚一般存有戒心,也不會懼怕

    宦官會當權,如同上述,宦官在社會的地位是為人所鄙的,故儘管宦官權力再大,可以廢立皇帝,可以弒君,卻未曾有宦官能正式登上皇位而為天下臣民所接受,也因此就君王對於家天下的安全感來說,宦官可以提供君王最高的安全感,這是士人和外戚難以競爭的,所以君王嚴防外戚朝臣攬權,卻選用宦官作為助手的道理即於此。
    摘自蕭璠,〈關於漢代的宦官〉,收錄在《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出版,1994),頁561-6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