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一種》(臺北:麥田出版,2006)是我讀余華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活著》,跟大多數的讀者一樣,我也是先被張藝謀導的同名電影所吸引之後才接觸小說。對於《活著》多數讀者都給了很高的評價,他細膩刻畫一個富公子敗家,從有到無,因禍得福,又參與了國共內戰到文化大革命,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段坎坷故事,連綿集成了一部中國的近代史,對我而言,《活著》不僅是福貴的故事,更是屬於每一個中國人的故事。我就是懷著這種期待閱讀《現實一種》,不過它所帶給我的感受與《活著》孑然不同,我不能斷言這是好或壞,但確實與我的期待有相當的落差。

    〈現實一種〉的故事是敘述一個孩童無意把他的堂弟給弄死了,結果死者的父親山峰要求他的哥哥山崗血債血還,山崗的兒子死後山崗又用計殺死了山峰,最後山崗被判刑,他的遺體經過利益交換後被許多醫師作為醫療用途,故事內還有兩兄弟的妻子和一個垂死的母親。這個冤冤相報的故事,內容充滿暴戾,用的筆法卻是十分冷淡的直敘,讀者做為一個旁觀者看待這一連串的悲劇,就我而言,讀起來感覺不太愉快,我試著去思考其中的寓意或隱藏的義涵,遺憾的是我一無所獲,或許結尾一段關於器官被瓜分的部分是想要突顯人性的貪婪,但我始終不太明白為何作者要以一個無知的小孩作為故事的殺機,即便寫的是關於生命的荒謬應該還有更貼切的其他比方才是。

    〈河邊的錯誤〉內容是描述一串奇異的殺人案件,故事圍繞在警察馬哲的辦案過程,內容引人入勝,把警探的冷靜描寫得栩栩如生,還埋了許多伏筆,例如他迅速逮捕瘋子嫌犯看似不理性,後來由助手小李道出原委才知是虛晃一招,其實是想讓其他嫌犯心防鬆懈,讀到此不讓人拍案叫絕直呼過癮。隨著案情進展越來越撲朔迷離,更會讓讀者一刻也不想停地想要一口氣讀完。如果作者要寫成一部偵探小說,那〈河邊的錯誤〉懸疑的元素完全都掌握到了,精明的神探、細心的助手、還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的兇手,精彩程度絕對不亞於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集〉,只可惜這似乎並非作者的初衷,大家要求馬哲裝瘋以避刑責的結局自然是別有深意,只是作為故事的結束還真令人感到措手不及,因為既沒有交代嫌疑犯許亮為何要自稱兇手,也沒有道出瘋子是兇手的確切證據,反而以馬哲槍斃了瘋子作結,留下了諸多疑問未解未免有吊人胃口之感。另外,故事場景多次提到么四婆婆的「鵝」,很容易讓讀者以為與案情有關,結果竟卻跌破眼鏡地毫無關係。不過〈河邊的錯誤〉有別於其他余華的作品,內容的確會讓人感到驚豔。

    〈一九八六年〉我讀了兩遍,但對於內容還無法完全了解,只知道是一個文革時期受難的老師發了瘋,不斷的以古刑殘害自己,還牽連前妻及其子女。對於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一般的寫作都是會對此感到同情的才是,在故事中我卻找不到這種感受,只道是一個瘋子的脫序,還波及前妻趨於寧靜的生活。這篇故事與〈現實一種〉的筆法也十分類似,寓意方面我也沒有任何特別感觸,只是讀起來也感覺不舒服。

    《現實一種》是余華的中短篇小說集,在寫作筆法上與《活著》完全不同,更特別的是他「交錯式」的故事寫法,我不太肯定這是不是「意識流」的寫作方式,因為我雖久仰普魯斯特、喬伊斯之盛名,卻未曾讀過《追憶似水年華》、《尤里西斯》等大作,唯一接觸過的意識流作品是白先勇的〈遊園驚夢〉,可是余華的交錯又是另一種感受,與〈遊園驚夢〉不太同。但對於一般的讀者而言忽前忽後的交錯場景如果不夠明顯會容易感到錯亂,甚至不知所云,時而又要從前頁重新讀起,無形中喪失了閱讀的流暢性,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最後我必須聲明的是我只是喜讀小說的讀者,並非專業的書評人,所以以上都只是我膚淺的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