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烤肉應該是作為賞月的餘興,且限於露營地區或風景區,1978年《民生報》曾整理各地的賞月活動供民眾參考,其羅列二十項活動,直接提到烤肉的有三項,分別是:一、中華民國露營協會舉辦的「秋海棠之夜」,節目有烤豬、烤雞、銀光酒會;二、假日實業公司主辦月光晚會,事先報名者可參加烤肉活動;三、弘野俱樂部舉辦營火會,在中秋夜舉辦烤肉及雞尾酒和晚會。[1]此三項活動皆與露營有關,此外還有四項露營活動雖未提及烤肉,但可以猜測應也會烤肉。[2]
由此可知最初的中秋節烤肉是因為露營的關係,烤肉是露營的必要條件,露營者無不烤肉,而中秋只是露營的充分條件。1982年前提到的中秋節烤肉都在風景區內,如1979年《民生報》提到:「溪山道上摩托騎士多,溪床上盡是烤肉、嬉水的人,內雙溪附近也是一個賞月重點。昨天,外雙溪的攤販大發利市,都是賞月人帶來的。[3]」1981年《民生報》提到:「為增進中秋氣氛,該樂園(明德育樂園)將在中秋夜施放一百餘發五彩繽紛的煙火,並放映電影招待遊客。同時,園內並開放露營、烤肉、嬉水、遊樂等設備。[4]」
1982年以後,中秋節烤肉活動在新竹地區有了明顯改變,《民生報》一篇名為〈烤肉賞月今年「流行」〉的報導提到:
新竹地區今年中秋賞月盛行烤肉,不但風景區到處烈火熊熊,有些不外出的人也在家中門口或陽台點起烤爐,煙霧濛濛,肉香撲鼻。在以往中秋節大都是吃月餅、柚子,一面談天、一面賞月,今年卻興起烤肉,有人認為這種方式增加了朦矓美,但有人卻認為破壞皎潔的氣氛。[5]
這篇簡短的報導還附註,提到盛行烤肉的原因,載:
據說:今年中秋盛行烤肉,主要烤爐外銷不景氣,廠商大量轉為內銷,而新竹地區又是製造烤爐大本營。有人說:看不到明亮月光,也是經濟不景氣的副作用之一。[6]
這篇報導提到過去在風景區就盛行烤肉,只是今年特別流行,許多人在門前烤肉,並說明原因是烤爐廠商外銷量不佳所致。這應該就是中秋節烤肉的由來,但此報導是登載在「地方新聞版」的小趣聞,也只限於烤爐廠商聚集的新竹地區。
但新竹的烤肉風氣可能是中秋節烤肉流行的契機,1983年《民生報》一篇名為〈丟垃圾的人少了 升火烤肉的增多〉的報導指出:「台北市區的圓山、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地,賞月秩序相當良好,市郊的青年公園、福和橋下等地不守公德的人較多。尤其福和橋下,由於許多人生火烤肉,留下不少坑洞,看起來很不雅觀。[7]」這篇報導值得注意的是,提及的烤肉地點是很普通的空曠場所,適合生火、賞月,並不是風景怡人的地方,與以往有些不同。
但是1990年以前的烤肉活動仍是以在風景區為主,因為風景區的露營地都有提供烤肉設備,而一般烤肉仍不算太流行,可能是因為烤肉器材價格不斐之故吧!1989年的《經濟日報》又報導了烤肉用具內銷的新聞,記載:
原本為烤肉用具工廠廠長的劉興宸指出,該公司高價位產品本來以外銷為主,國內只提供五金業者價格在一、兩百元以內的烤肉網盤,根據歷年經驗,光是一次中秋節,就可賣出十二萬套簡易烤肉用具。[8]
是故,中秋節烤肉的契機應該是烤肉用具的降價,便宜的烤肉網盤取代烤爐。
從報導的數量來看中秋節烤肉的報導在1992年起有明顯的增多,如1992年《經濟日報》有一篇名為〈消費型態改變 秋節禮品市場互有消長──月餅禮盒怕賣不出去業者紛賤價出售 烤肉用品需求大增生意興隆 炮竹應景銷量也成長〉的報導[9],從副標題就可以看出烤肉成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1993年《經濟日報》有一篇名為〈中秋到 風城烤肉用品量驚人──百貨業演出現場燒烤攻防戰〉[10],作為烤肉發源地的新竹又再度被提及,可見其烤肉風氣之盛行。同年的《聯合報》亦有報導提到:
台北市各式賣場秋節期間禮盒生意普遍不佳。一般而言,業績大約要比去年衰退三成,甚至達五成。不過多家超市中秋當天烤肉用品很受歡迎,有人戲稱中秋節已成烤肉節。[11]
「烤肉節」這個中秋節的「代名詞」首次被提及,此後往年都有類似的稱呼,可見中秋活動從闔家賞月為主,烤肉附屬,漸漸轉變為烤肉為主,烤肉的地方也不再限於自然風景區,只要是空曠場所,甚至自家門前都可以烤。
至此,已知中秋節烤肉的風氣是從1982年始,1989年左右開始成為全國風氣。至於成為風氣的原因,前文兩度提到烤肉用具的降價可能是原因之一。此外,另一個原因應是大家所孰悉的「廣告」帶動,2009年華視新聞一則「台灣烤肉奇蹟 中秋節烤肉的起源大揭密」提供了相關資訊,報導提到:
「一家烤肉萬家香」(萬家香醬油廣告)就是這句話,二十三年前點起中秋烤肉一把火,燒得對手金蘭醬油臉紅紅,要烤大家來烤個夠……樓頂招樓腳,阿母招阿爸,這一烤了不起,從民國七十六年開始,一直烤下去。[12]
報導指出1986年萬家香醬油首先將醬油與烤肉活動結合,翌年金蘭醬油亦推出廣告,此後烤肉風氣日漸盛行。此時間大致與文字報導的時間相符,不過據文字報導量而言,1986至1987年烤肉還未為風潮就是了,大家可注意廣告的烤肉場景,並不是在中秋夜,而是白天空曠的場所,本身與中秋烤肉的關聯度沒有那麼明顯。因此,本文想要澄清的是,在廣告盛行之前就已有中秋節烤肉的習俗。
[1] 〈明為中秋好賞月 山巔水湄去處多各地今起開展賞月活動〉,《民生報》,1978年9月16日,1版。
[2] 可以這樣推測的原因是因為,至少在1969年以後的報導露營與烤肉活動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的。
[3] 〈月兒掩映.秋風拂面涼 山巔水湄.盡是賞月人〉,《民生報》,1979年10月6日,1版。
[4] 〈賞月何處去?明德育樂園〉,《民生報》,1981年9月11日,5版。
[5] 〈烤肉賞月今年「流行」〉,《民生報》,1982年10月3日,11版。
[6] 〈烤肉賞月今年「流行」〉,11版。
[7] 〈丟垃圾的人少了 升火烤肉的增多〉,《民生報》,1983年9月22日,3版。
[8] 〈烤肉人口不少 業者猛銷用具〉,《經濟日報》,1989年9月22日,18版。
[9] 〈消費型態改變 秋節禮品市場互有消長──月餅禮盒怕賣不出去業者紛賤價出售 烤肉用品需求大增生意興隆 炮竹應景銷量也成長〉,《經濟日報》,1992年9月12日,19版。
[10] 〈中秋到 風城烤肉用品量驚人──百貨業演出現場燒烤攻防戰〉,《經濟日報》,1993年9月21日,15版。
[11] 〈中秋烤肉 成了新時尚〉,《聯合報》,1993年10月2日,16版。
[12] 〈台灣烤肉奇蹟 中秋節烤肉的起源大揭密〉,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wJ0BfY5SS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