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六年八月,寓居江寧的董含正陪著兒子董威寶赴棘闈應試,突然看到滿天的蝗蟲,《三岡識略》記載道:「舉子才點名,忽聞空中聲勢洶湧,仰視見飛蝗蔽天,自東北來,日色為其所掩,經過之處,屋瓦層疊數寸。」並抄錄了一則當時的童謠:「蝗蟲入考場,有米也要荒。」這則童謠當然是有心人士教導孩童唱的,因為當年江南鄉試的主考官米漢雯疑似狥情受賄,中試者半為膏粱子弟,落榜的舉子舉行了激烈的抗議活動。

《三岡識略》該條目是隱喻科舉不公正,但他也隱約的透露了江南有蝗蟲似乎是一件稀見的事情,我在吳應箕的《留都見聞錄》也看到類似的話,他說:

江南蝗災甚少,萬曆丁巳曾見之。時府尹徐公救捕之,未幾輒盡。至崇禎戊寅以後,則遍江南諸郡無不有蝗,凡蝗所至之處,有同一禾苗而田畝相連,有食有不食者,不可解也。

吳應箕只在萬曆四十五年看過一次,但到了崇禎十一年後,江南各處都有蝗蟲了。他的說法非常的精準。清初顧公燮的《丹午筆記》記載:「崇禎十三年,蘇郡蝗災,斗米千錢。」而在姚廷遴的《歷年記》,崇禎十四年也記載道:「我地向來無蝗,其年甚多,飛則蔽天,止則盈野,所到之處無物不光,亦大異事也。是時聞四方流賊大亂,我地戒嚴,百姓驚惶。」年分完全對得上。

崇禎十四年的上海確實發生了蝗災,同住上海的章有謨在《景船齋雜記》也有一樣的記載:

崇禎辛巳,米價陡貴。自立夏後三月不雨,飛蝗蔽天,野無青草,米價至三兩,民不聊生,盜賊蜂起。

曹家駒在《說夢》認為江南無蝗蟲的原因是「水鄉或可免此患」,因此他聽說崇禎十四年有蝗災時還不甚相信。到了八月,回到松江府親眼目睹,才確信此事。嘉興秀水朱彝尊的《竹垞先生年譜》載:「時浙東西大旱,飛蝗蔽天,歲饑,人相食。」葉紹袁在自撰《年譜》亦載:「到處皆蝗。」謝肇淛在《五雜組》說:「江南無蝗,過江即有之,此理之不可曉者。」謝肇淛在1624年就過世了,所以沒有見識到江南的蝗災,且古代的人沒有精準的氣象觀念,自然不能通曉原因。宋儒程大昌在《演繁露》說:「江南無蝗,其有蝗者,皆是北地飛來也。」由此看來,江南的蝗害從無至有,似乎也能當作氣候變遷的一個實證。

補記:《眉叟年譜》中也見兩次江蘇蝗災,除了康熙二十六年的外,十一年也有一次,「飛蝗蔽天而來,但食草根木葉,幸不傷稻,半月悉南去。」

再補記:順治三年進士陸嵩在《意苕山館詩稿》做了一首〈憫蝗〉,寫道:「江南本無蝗,鄉民每不識。何自來田閒,但欲稻頭食。」民不識蝗,不知是否過於誇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