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森正夫的〈地域社會與森林:傳統與現代〉一文,發現最後有一個參考書目表,貌似滿有用的,就把他抓出來。幾年前寫環境史專題時也有整理過,但日本學界的研究始終不熟悉,可惜今天才看到此文。不過,邱老師有很多篇講森林砍伐的,森氏皆都沒列出,我把他放最後面好了。

一、日本關於中國明清、近現代森林史研究
(1)上田信,〈清代的福建社會〉(《問俗錄》解說。陳盛韶撰;小島晉治、上田信、栗原純譯,《問俗錄 福建、臺灣的民俗與社會》,東洋文庫495,1988 年)。
(2)上田信,〈觀念、社會、自然─《清代的福建社會》補論〉(《中國─社會與文化》第4 號,1989 年)。
(3)上田信,〈關於對村的磁力作用─浙江省鄞縣勤勇村(風溪村)的經歷─〉(橋本滿、深尾葉子編,《現代中國的底流─疼痛之中的近代化》,行路社,1990 年)。
(4)深尾葉子,〈中國生態的危機與未來〉(橋本滿、深尾葉子編,《現代中國的底流─疼痛之中的近代化》,行路社,1990 年)。
(5)深尾葉子,〈中國系統論的生態學研究〉(《大阪外國語大學亞細亞學論叢》第2 號,1992 年)。
(6)宮嵜洋一,〈明清時代,森林資源政策的演進─觀於中國環境認識的變遷─〉(《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第22 號,1994 年)。
(7)上田信著,《傳統中國〈盆地〉〈宗族〉中所見的明清時代》(講談社,1995 年)。
(8)上田信,〈歷史的系統論與物質流─十八世紀中國森林史─〉(《史潮》新38 號(1996 年))
(9)上田信,〈山林以及宗族與鄉約─從華中山區的事例而言〉(木村靖二/上田信編《人與人的地域史 地域的世界史10》第三章。山川出版社,1997 年)
(10)上田信,〈〈山林權屬〉與森林保護─16 世紀~現代、九嶺山的事例─〉(《現代中國研究》2。1998 年。)
(11)深尾葉子,〈陜北農村通過乞雨社會的實踐─關於黃土高原農村環境與歷史的一慣性─〉(《現代中國研究》2。1998 年。)
(12)上田信,《森與綠的中國史─生態史的嘗試─》(岩波書店。2002 年。)
(13)澁谷裕子,〈清代徽州休寧縣之棚民形像〉(山本英史編,《傳統中國的地域形像》,2000 年。慶應義塾大學出版社。)
(14)妹尾達彥,〈環境的歷史學〉(《亞細亞遊學》20。2000 年。)
(15)上田信,《虎談中國史 生態史的可能性》(岩波書店。2002 年。)
(16)相原佳之,〈清代辦置木材的一面─清朝前期的例木制度─〉(《中國研究論叢》2003 年9 號)
(17)上田信,〈封禁、開採、弛禁─清代中期江西之山地開發─〉(《東洋史研究》61-4。2005 年。)
(18)日野康一郎,〈明末民變與山地開發的問題─江西省上饒縣的情況─〉(《東洋學報》86 卷4 號。2005 年。)
(19)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主編,《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1 年。)
(20)唐立,〈直到清水江流域的苗族開始植林─迫使朝向林業經營的諸要素〉(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主編,《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 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1 年。)第三卷研究編第一章。
(21)楊有賡著、武內房司譯,〈清代苗族契約文書學術的意義〉(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主編,《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 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1 年。)第三卷研究編第二章
(22)武內房司,〈鳴神與鳴官的關係─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中所見苗族的習俗與紛爭處理─〉(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主編,《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 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1 年。)第三卷研究編第三章。
(23)相原佳之,〈清代中國、貴州清水江流域林業經營的一面─《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以平鰲賽文書為例─〉(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主編,《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 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1 年。)第三卷研究編第四章。
(24)岸本美緒,〈貴州之山林契約文書與徽州之山林契約文書〉(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主編,《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 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1 年。)第三卷研究編第五章。
(25)寺田浩明,《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 年)》史料編〈解說〉(唐立、楊有賡、武內房司主編,《貴州苗族林業契約文書彙編(1736-1950 年)》(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研究所。2001 年。)第一卷史料編。
(26)中島樂章,〈明代徽州的小規模同族與山林經營〉(《明代史研究會創立三十五週年紀念論集》。汲古書院。2003 年。)
(27)上田信,《風水為名的環境學─氣的流動大地─》(農文協。2007 年。)
(28)深尾葉子、安富步編,《紡織黃土高原、綠的人們─圍繞於「綠聖」朱序弼之活動與言語─》(風響社。2010 年。)
(29)相原佳之,〈清代中期,貴州東南部清水江流域木材的流通構造─以《採運皇木案牘》的記載為中心〉(《社會經濟史學》72-5。2007 年。)
(30)西英昭《《臺灣私法》的成立過程 以原文的層位學之分析為中心》(九州大學出版會。2009 年。)
(31)唐立,〈談人類與環境之碑文〉(唐立編,《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生態關聯碑文集》。綜合地球環境科學研究所。2008 年。)
(32)森正夫,〈民眾反亂史研究與田野工作─以明末清初福建省寧化縣黃通的抗租反亂為例〉(吉尾寬編,《中國民眾反亂與中華世界─為構築新中国史像》。汲古書院。2012 年)(印刷中)
(補)澁谷裕子,〈關於安徽省休寧縣龍山鄉浯山嶺村山林經營方式的特徵─以清嘉慶年間與現在為中心─〉(《史學》第71 卷第4 號。2002年)

二、關於日本之中國、亞洲林學研究
(33)竹ノ下純一郎,〈中國福建省之林業事況〉(《熱帶林業》No.32。(財)國際綠化推進中心。1995 年。)
(34)吳鐵雄、笠原義人,〈關於中國南部林區木材流通之研究〉(《林業經濟研究》43-1。1997 年。)
(35)崔麗華,《中國林業、其變形的未來─所見集體林之市場經濟化》(日本林業調查會。2000 年。)
(36)依光良三編著,《從破壞到再生 亞洲的森林》(日本經濟評論設。2003年。)
(37)出村克彥、但野利秋編著,《中國山岳地帶之森林環境與傳統社會》(北海道大學出版會。2006 年。)
(38)保母武彥、陳育寧編,《中國農村的克服貧困與環境再生─從寧夏回族自治區之報告─》(花傳社。2008 年。)
(39)山田容三,《森林管理的理念與技術─邁向森林與人類的共生之道─》(昭和堂。2009 年。)
(40)關良基、向虎、吉川成美,《中國的森林再生─超越社會主義與市場主義》(御茶水書房。2009 年。)
(41)竹歲一紀、藤田香編著,《貧困、環境與持續可能的發展─中國貴州省社會經濟學之研究─》(晃洋書房。2011 年。)
(42)林業廳編,《森林、林業白皮書 平成22 年版(2011Agriculture,Forestryand Fisheries)》(2011 年。)
(43)環境廳,《從圖看環境白皮書 循環型社會白皮書/生物多樣性白皮書》(2010 年。)

三、有關中國明清福建、安徽森林史研究
(44)陳柯雲,〈明清徽州竹山林經營中的「力分」問題〉(《中國史研究》1987 年第1 期。)
(45)楊國楨、陳支平,〈從山契看明代福建山地的私有化〉(傅衣凌、楊國楨主編,《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 年。)
(46)徐曉望,〈明清閩浙贛邊山區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傅衣凌、楊國楨主編,《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 年。)
(47)鄭振滿,〈明清閩北鄉族地主經濟的發展〉(傅衣凌、楊國楨主編,《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 年。)
(48)陳柯雲,〈明清山林苗木經營初探〉(《平準學刊》第四級上冊。1989年。)
(49)王日根、陳瑤,〈試論民國寧化的民間經濟糾紛及其解決〉(《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06 年第5期。)
(50)楊國楨,〈明清兩代的山地經營與山契〉(楊國楨,《修訂版 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四、有關中國林業、環境史以及森林使相關研究
(51)趙岡,《中國歷史上生態環境之變遷》(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年。)
(52)蔡文春(福建省林業廳森林資源管理總站)〈福建省生態公益林現況與經營管理模式探討論〉(《華東森林管理》第13 卷。1999 年4 月。)
(53)〈福建省人民政府批運林業廳關於福建省生態公益林規劃綱要的通知〉(閩政(2001)文21 號)
(54)鈔曉鴻,《生態環境與明清社會經濟》(黃山書社。2004 年。)
(55)鈔曉鴻,〈世紀之交的中國生態環境史〉(《生態環境與明清社會經濟》黃山書社。2004 年。詳細介紹近年中國有關研究)
(56)賴曉華,〈生態公益林若干問題研究〉(福建農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年屆)
(57)梁德新,〈論客家人的宗族文化與公嘗文化〉(《「移民與客家文化」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年。)
(58)王沖,〈生態公益林制度創新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屆)
(59)〈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的意見〉(閩政文(2007)359 號)
(60)豪樹奇、亢新剛、甘敬、劉軍朝、鄭焰鋒,〈國內生態公益林研究現狀分析〉(《遼寧林業科技》2007 年第2 期。)
(61)新華社北京2008 年7 月14 日電〈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
(62)新華社網北京2008 年7 月14 日電〈林權改革是農村改革又一重大突破(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
(63)劉博,〈集體公益林法律制度研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屆)
(64)高兆蔚,〈論福建省生態公益林與規模調整〉(《林業勘察設計》2011年第1 期)
(65)朱冬亮、賀東航著,《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農民利益表達─福建將樂縣調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五、關於台灣森林史研究(限於森正夫所見)
(66)陳國棟,〈清代臺灣的林野與伐木問題〉(中研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討論文。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4 年。)
(67)洪廣冀,〈林學、資本主義與邊區統治:日治時期林野調查與整理事業的再思考〉(《臺灣史研究》第11 卷第2 其。1994 年。)
(68)陳國棟,〈「軍工匠首」與清領時期臺灣的伐木問題 1683─1875〉(《人文及社會科學及刊》第7 卷第1 期。1995 年。)
(69)陳國棟,〈臺灣的非拓墾性伐林(約1600─1976)〉(劉翠溶、伊懋可主編,《積漸所至 中國環境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95年。)
(70)張靜如,〈守護臺灣大地的紅檜物語〉(臺灣《光華雜誌》2001 年3月號)
(71)宋惠中,《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變遷─清代前期閩浙贛交界地區的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72)森正夫,〈地域社會的視角和擁有具體性的地域空間會有怎麼樣的關連?─按照明末清初福建寧化縣的地域社會〉(嘉義大學史地系主編《第二屆區域史地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 年。)
(73)邱仲麟,〈人口增長、森林砍伐與明代北京生活燃料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1 (2003)。
(74)邱仲麟,〈國防線上:明代長城沿邊的森林砍伐與人工造林〉,《明代研究》,8 (2005)。
(75)邱仲麟,〈明清山西的山地開發與森林砍伐——以晉中、晉南為中心的考察〉,《淡江史學》,23 (2011)。
(76)邱仲麟,〈明代長城線外的森林砍伐〉,《成大歷史學報》,41 (2011)。
(77)邱仲麟,〈明清晉北的山地開發與森林砍伐〉,收入夏明方主編,《新史學》,6 (20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