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涇濱:在商埠附近為了茶葉貿易而發展出來的語言,除中英夾雜,還有印度語和葡語,好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的出處就是洋涇濱英語。(68頁)

洗澡:福鈞搭船時,座位在船尾,附有草蓆,每天早晨還供應一盆熱水可以梳洗,作者又補充說:「十九世紀的中國人和歐洲人不同,會天天洗澡。」(81頁)其實也不盡然,北方地區我不清楚,不過江南地區的人確實比較常洗澡,也有類似的消費文化。

銀圓:福鈞的目的地是安徽的產茶區,在搭船離開杭州不久,福鈞的隨從小王支付墨西哥或西班牙的銀圓給船長,船長將收到的銀圓拿去客棧賭博,客棧老闆認為是偽幣而拒收,船長於是要求小王改付銅錢。(83-84頁)銀圓在晚清非常流行,徽商也在使用,為何在杭州附近就不流通了呢?書中說在內陸很罕見,倒也不盡然,我想也可能是成色不足的關係,因為銀圓很漂亮又便於交易,有時候民間會當一兩用,不過銀圓含銀約只有6至7成,因此對一方不划算。

丟垃圾:福鈞不只從服裝上打扮像中國人的樣子,行為也有所改變,開始隨地丟垃圾。(70頁)

玻璃工匠:福鈞為了把茶葉種子帶出國,在上海找了玻璃匠訂作玻璃箱。(121頁)

茶葉添毒:福鈞發現茶廠裡的人會加入兩種毒物,一種是石膏、一種是鐵屑(亞鐵氰化鐵,普魯士藍),每一百磅中至少會加入半磅,目地是使茶葉呈現綠色,吸引英國人購買。(101-102頁)書中提到的普魯士藍就是製作青花瓷的原料。

三角旗:福鈞的新隨從胡興有一面三角旗,是他的前東家送給他的,有了這面旗子就能在中國暢行無阻,在運河上航行時,有一條船不斷地插隊,胡興警告他後,將旗子升至船桅上,那無禮的人瞬間乖的像綿羊一樣。(150-153頁)

喝冷水:福鈞提到:「我們發現,茶是中國人不折不扣的生活必需品。中國人不喝冷水,不僅厭惡冷水,也認為它有害健康。」(158頁)這確實是常見的認知,但具體的情況是,中國人其實也喜歡吃冰,通州、天津有人在販賣冷飲。

青花瓷:對商人來說,運送絲綢之類的商品比較有利可圖,青花瓷的價值沒那麼高,所以也被當作壓艙塊,放在一層層的茶葉棧板之間,或是沿著船身和龍骨排列,預防滲水。(244頁)

        摘自:莎拉‧羅斯(Sarah Rose)著;呂奕欣譯,《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改變中英帝國財富版圖的茶葉貿易史》(臺北:麥田出版社,20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