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歐立德的《乾隆帝》,書中提到乾隆帝是在西方具知名度的中國古人之一,但西方學界對於乾隆的研究卻非常少,只有康無為(Harold Kahn)的一本專著。我從來沒有讀過康無為的著作,就找找看有沒有中譯本,結果只看到一本中研院近史所1994年出版的演講集《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而且居然還訂得到,所以就買了一本。

        收到的書已經泛黃了,果然年代相當久遠。因為是演講集,所以沒什麼架構,單純只有三篇內容互不相關的演講,分別是:〈三位史家以及對他們作品的反思〉、〈帝王品味:乾隆朝的宏偉氣象和異國奇珍〉、〈「畫中有話」:點石齋畫報與大眾文化形成〉。   

        第一篇〈三位史家以及對他們作品的反思〉最有意思,是評論史景遷、魏斐德、孔復禮,作者說選擇此三人單純是因為喜歡他們的作品,他們的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表現出很宏觀的氣魄。

魏斐德的寫作方式像吉爾茲所提倡的「厚敘述」,《洪業》雖然是一部通史型的著作,卻是以知識份子為核心,魏斐德想在書中體現士大夫超越「忠」的價值觀,他認為這是國家的概念,國家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不像朝代有興亡。

史景遷的作品像是電影藝術,他知道何時該讓畫面曖昧不清,任人詮釋。且他擅長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史料重新拼貼,轉化成他所建構的世界,像是康熙的自白、王氏的夢境。不過作者也批評王氏的夢境完全沒有說服力,只是史景遷想像力的創造而已。

孔復禮的作品則圍繞著「政府」的運作,在《叫魂》一書中,藉由妖術造成的恐慌討論皇帝與官僚的關係。馬克思‧韋伯認為皇帝與官僚的關係是彼此相斥,孔復禮對此提出質疑,發現在互斥的表象下,雙方仍維持著現有秩序,使其不受破壞。

卜正民也是一位以敘事見長的漢學家,他和孔復禮有短暫的師生關係,但卜正民的名字在本文中完全沒有被提到,可能是因為成名的比較晚吧!《縱樂的困惑》一直到1998年才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