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出版的《檇李文系》點校選輯以宗族作為一個主題,收入宋至清代嘉興地區的譜牒、祠祀、義田等文章205篇,史念在《《檇李文系》選輯‧宗族》書後撰寫了一篇名為〈從本書看嘉興地區宗族的一些問題〉的後記,亦提及嘉興宗族的一些問題。

    史氏指出嘉興地區唐代以前是名副其實的水鄉澤國,海潮湧降無常,人口稀少,至唐末五代時期才發展成農業重地,與中原地區相較,宗族體系不夠嚴密,其特色為許多人戶來自移民,社會流動性大,據《檇李文系》提及的六十餘戶家族,僅有少數為土著,其餘或從北方南遷,或從徽州、福建、江西等地遷入,族譜中多有祖原居某地、來自某地等記載。加之明初朱元璋打擊豪強,嘉興大戶流放外地,以及至外地經商、仕宦、留居不歸者,皆促使本地人戶流動增加,亦使封建宗法家長制逐漸鬆動。

    以外來人戶多為特點的人口結構,決定了宗族根基淺、戶型散的社會結構,史氏分析定居在嘉興的人戶,清初只有十幾世,至清末亦不過二十多世。其中名門望族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往往「別為宗派,分立支系」,散居各地,儘管嘉興地區仍有巨室大族,威權已逐漸褪色,隨著市鎮、手工業發展,中低層人戶、小宗族的地位隨之提升,這些家族規模雖小,同樣會修牒譜、建祠宇,子弟也能透過科舉出仕,形成新興氏族。清初嘉善文士趙德在〈增修家乘序〉中便感慨大宗族家長制不復存在,寫道:「今宗法所以廢者,由宗子之非其人……若無宗法,何事不可為,勢必覆宗絕嗣。」[1]

 

後記:本札記為〈再論江南是否為宗族社會〉的副產品,不知道未來有沒有辦法寫完此文。 



[1]史念,〈從本書看嘉興地區宗族的一些問題──代後記〉,收入《南湖文叢》編委會編,《《檇李文系》選輯‧宗族》(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頁288-29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