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關於陳友諒的介紹提到:

陳友諒,男,1320年生人,原姓謝,工作是漁民,沔陽(今湖北仙桃)人,曾經在縣裡幹過文書,當徐壽輝起義軍來到他的家鄉後,他參加了徐壽輝的部隊,由於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計謀,很快得到了徐壽輝和當時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1]

陳友諒姓謝的說法很多筆記、地方志上都有記載,例如錢謙益的《國初群雄事略》就提到:「陳友諒,沔陽人,本姓謝,祖千一,贅於陳,遂從其姓。父普才,黃蓬漁子也。[2]」《明史》也採此說。

可是此「入贅改姓說」有一些討論,任崇岳、薛順興合著的〈陳友諒身世考辨〉採信「入贅改姓說」,但是浙江的《謝氏家譜》中有一個名為謝千一的人,實為北宋人,並不是陳友諒之祖,可惜此文只以《謝氏家譜》進行辯證,並沒有提到為何採信入贅之說。[3]而《仙桃英烈陳友諒》的作者劉祖榮曾在「陳友諒全國研討會」中發言,則認為「入贅改姓說」,有誤,他說陳千一剛好有一個好友叫謝千一,他去黃蓬拜訪謝千一時不幸溺水而亡,後來就訛傳成陳友諒祖父為謝千一,劉祖榮並從陳友諒的家譜與戰友的籍貫佐證。由此可知,即使陳友諒之祖不叫謝千一,至少有兩個叫謝千一的人,且入贅有「三代歸宗」的習俗,陳友諒家世並沒有此情況,故我倒認為劉祖榮的理論有幾分道理。

另外,關於陳友諒的漁民身分,《明朝那些事兒》又提到:

要分析這個人物,需要從他的童年說起,他本是漁民,而且還是那種最低等的漁民,這種漁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船上,村民都不和他們打交道,因為他們身上總是有著揮之不盡的魚腥味,陳友諒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4]

這段引文中的材料,我目前還找不到典據,不知道是否是作者過度引申了。確實是有這樣不能上岸的漁民,他們在明清時期被稱作「九姓漁戶」或是「疍民」,但此二者生活的地區大概在華中江南,及華南沿海,並不是在湖北。關於「九姓漁戶」的起源,有一則說法即認為他們是陳友諒部屬之後,如《清稗類鈔》提及:

九姓漁船,惟浙東有之,人有謂為陳友諒部曲之子孫者。凡九姓,不與齊民結婚。始以漁為業,繼而飾女應客,使為妓,仍居舟中,間有購自良家者。蓋友諒敗於鄱陽,其部曲九姓悉遠竄,至嚴州之建德,而拏舟往來於杭州、嚴州、金華、衢州也。[5]

這類的漁民在清雍正除豁賤民以前,社會地為都是屬於最低等的賤民,陳友諒是不是誠如作者所言「是那種最低等的漁民」,我看不太像,故對此說尚有疑義。



[1]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1),頁49

[2]錢謙益,《國初群雄事略》,卷4,頁87

[3]任崇岳、薛順興〈陳友諒身世考辨〉,《中州學刊》,4(2003),頁98-101

[4]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頁51

[5]徐珂,《清稗類鈔》,頁1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