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探花商衍鎏回憶他當年在保和殿進行殿試時,官方準備的是矮几,寫起來很不舒服。當時考試可以攜帶考箱,大概類似現在的鉛筆盒,裡面備有各種文具,因此一些考生竟然在考箱內放桌子,自己準桌椅來考試。

我於五月二十一日黎明,穿常朝服入東華門至中左門,聽點名領卷,送場者至此為止。我背負考箱至保和殿。殿廷所備試桌,式如炕几,高僅尺許,趺坐盤膝坐於地氈之上以事寫作,試士皆所不慣。於是多自攜考桌,其制用光面細布蒙薄板,以鐵條為活四柱,納於板背,摺疊成片,支起扣於套環,即為一桌,較內廷所備者稍高;以藤筐盛布箱,貯考具應用的東西,其筐即為坐椅。入殿隨意擇坐,但殿宇深嚴,先至者多踞前排,後排陰暗不能辨字,後至者多遷於殿前廊下,策題頒下約在辰刻,至中和殿階下跪接,每人一張,策題用黃紙印刷,領題後還保和殿就坐對策,殿上均黃絨地衣,下襯以棕薦篾席,正中設御座,丹陛三級,加以五彩幡龍地衣,禁止吸菸。乾隆以前,皇帝多御殿考試,道光以後未親臨,派親王為代。[1]

看這段引文的描述,大概可以知道考生們攜帶的桌椅還經過設計,大概是現在的摺疊桌,平常是一張木板,要用的時候把鐵環扣上就變成桌子了,然後再把考箱當成椅子,這樣就舒服多了。且他們跟現在考試差不多,早鳥都會先來佔好位置,晚來的只好坐在採光不好的地方。

        另外,商衍鎏特別提到考場禁菸,這是一年前才禁止的事情。禁菸的目的倒不是因為氣味,純粹是因為宮殿內禁火燭的關係。劉聲木記錄光緒二十九年經濟特科殿試:

應試之日,有攜紙捲煙、呂宋煙及雜色各煙,在殿廷內嗅者。醇親王,即後為攝政王,時為監視王大臣,大呼:「不許在內嗅煙,要嗅出去嗅。」有冒昧無知者告曰:「嗅煙包,不致有火燭。」實屬膽大妄為。聞殿廷之上,最慎火燭,設有不慎,監視王大臣處分非輕,實亦理應如是也。[2]

引文中提到的醇親王就是載灃,如商衍鎏所說的,道光以後殿試改為親王監考。

 

後記:我幾年前第一次看到商衍鎏的這段文字,印象中他有提到殿試考到黃昏,官方會發小餅乾跟茶水,不過此書好像刪去了這段,也許該文在成書出版前又經過改寫。



[1]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及有關著作》(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頁434-435

[2]﹝清﹞劉聲木撰;劉篤齡點校,《萇楚齋三筆》(北京:中華書局1998),卷6,頁59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