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上課又差點睡著了,上課打瞌睡是難免的,古人也一樣《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 弗聽。」舉這個例子似乎不太恰當,老師並不像商鞅一樣講無味的東西。我倒想起《左傳‧宣公二年》有一則因為打瞌睡而救了自己一命的故事,原文如下: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羣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這段古文,如果逐句的翻譯,意思是這樣:

晉靈公沒有做好當君主的本分,徵收過分的賦稅來裝飾宮殿的牆壁。還從高臺上用彈弓射人,然後看人躲子彈的樣子。覺得廚師燉熊掌燉的不夠味,於是就把廚師給殺了,並把屍體裝載運泥土的草畚裡,叫婦女推著草畚把屍體運出朝廷。剛好趙盾和士季發現草畚露出了一隻手,於是他們問婦女這個人為什麼被殺呢?知道了原委後,便感到憂慮,接著便去向晉靈公進諫。

士季對趙盾說:「如果你進諫而不被接受,那就沒有人可以進諫了。不如讓我先,我被拒絕了,你再接著去。」士季於是走進行禮三次,到了屋簷下晉靈公才看他,並說:「我知道錯了,以後會改進。」士季叩頭而回答說:「誰沒有過錯呢?知道錯了然後改正,沒有事情比這樣還更好了!《詩經》曾說:『事情都有開始,只是少有能有善終。』如果真如《詩經》所講的這樣,那能夠彌補過錯的人真是少啊!您如果能堅持到底,那國家就穩固了,何要倚賴我們這班小臣呢?《詩經》又說:『周宣王犯了錯,只有大臣仲山甫可以彌補。』意思就是過失是能彌補的,您如果能彌補過錯,就不會失去國君的位子。」

可惜晉靈公仍然沒有改善,趙盾頻繁的進諫,使晉靈公很厭煩。於是叫刺客鉏麑去暗殺他。鉏麑清晨到了趙盾的家裡,看到寢室的門早就打開了,趙盾已穿著正式的朝服,但時間還早,正坐著打瞌睡呢。鉏麑看到了此景,走出去感嘆地說:「他還記得要恭敬國君,真是百姓可依賴的好人啊!我如果殺了他,是不忠的行為。但是我已經接受了國君分派的任務了,如不殺趙盾,就是沒有信用的行為。要我選擇不忠或不信,不如讓我死了吧!」於是就撞槐樹自殺了。

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就是時間還早,穿著朝服打瞌睡的意思。當我翻譯到這裡,我發現我自己以前理解錯了,重點不是打瞌睡,而是穿著朝服才對吧!穿著朝服,就算趙盾醒著,大概也不會被殺。其實這個故事還沒完,但是我已經沒有興致翻譯了,我再簡單講述一下就好了。

各位應該有被過《正氣歌》,裡面有一句「在晉董狐筆」,講的就是趙盾。趙盾真的是個悲劇人物,他逃過刺客的劫難以後,後面還有一連串的災難在等著他。當晉靈公知道趙盾沒死,就找時間賜酒給他喝,想要把他灌醉,然後再殺死他。結果這招被趙盾的車夫提彌明發現了,於是他趕緊把趙盾拖走,晉靈公才不放過這個好機會,連忙放狗咬人,提彌明只好邊撤退邊跟惡犬搏鬥,最後被咬死了。趙盾看了,也很心痛,說:「你用狗而不用人,就算很兇猛又有何用?」

逃過第二次劫難後,還沒結束。晉靈公又再派出第二組刺客團。在這之前,剛好趙盾在爬山打獵的時候,看到路上有人餓昏了,趙盾把他救起,並給他東西吃。這個餓昏的人叫做靈輒,他只把食物吃了一半,說另一半還要帶回家給老母。趙盾聽了很感動,就另外準備食物給他帶回家。後來第二組刺客團來到時,突然有一個刺客陣前倒戈,跟自己人打起來了,趙盾才因此能夠脫險,他就問倒戈刺客說:「是什麼原因?」那個刺客說:「我就是之前在山上餓昏,被你救起的那個人啊!」

最後,晉靈公被趙穿殺掉了,趙盾還沒走出國境,聽到這個消息就往回走。結果史官董狐就在史書上記載:「趙盾弒其君。」趙盾就說:「不是吧,人不是我殺的呀!」董狐說:「你身為國家最高的執政大臣,逃亡時沒離開國界,回來又不討伐逆賊,不是你殺的,不然是誰殺的?」趙盾聽了就感歎說:「唉呀!《詩經》記載:『我因懷念祖國,回來卻自招災難。』這不就是在說我嗎?」

補充說明一下,趙盾最後引的《詩經》在《左傳》原文是:「我之懷矣,自詒伊戚。」這有點瑕疵,因為《詩經》沒有這一句,這是兩首併在一起,分別是《詩經‧雄雉》:「我之懷矣,自詒伊阻。」以及《詩經‧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左傳》大部分都很難讀,涉及的史事尤其複雜,不熟春秋史,真的不容易讀,這篇算是超級簡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