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師的《二十世紀中國的明代研究》(臺北:灣大學出版社,2011),出版沒多久我就拿到了,書中大部分的論文之前都讀過了,但修訂了許多內容,所以又再讀了一遍。然後,書就被封印在架上了。

剛剛整理書架的時候,又隨意翻一翻,發現書籤夾在23頁上,我想起來為什麼會夾在這一頁了,因為我覺得有一段寫的特別有情感,是〈第一章、明史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的結論:

其實歷史還是歷史,事實還是事實,只因明代的多元與複雜,遂使不同時空的人,能夠各取所需,自圓其說,即使歷史學工作者也難例外。但歷史學工作者的職業倫理與常人不同,除堅持求實求真,不曲學阿世,不有意地斷章取義,不刻意誤解誤讀史料外,還得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客觀態度,要較全盤地瞭解史實。如能堅守這個歷史學工作者的職業倫理,減少時空氣氛所加的干擾,或許可以對明代,這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和「多元結構」的社會,在評價其歷史地位時,能有和而不同的共識,而得出不會因時、因人、因地而異的終極結論。

這段文字除了講述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不同,還強調治史不能受政治所影響。既要尊重歷史事實,又要廣納多元的歷史解釋,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概也是徐老師一生所追求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