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說唐」系列共四冊,分別是《蒙曼說唐:武則天》(臺北:麥田出版,2008)、《蒙曼說唐:亂世紅顏》(臺北:麥田出版,2008)以及《蒙曼說唐:唐玄宗》(臺北:麥田出版,2010,兩冊)。其中《亂世紅顏》是介紹太平公主,所以這一套書等於將半個唐朝政治史都介紹到了。

    政治史是屬於傳統史學的範疇,其內容不外乎是政治鬥爭、國家財政、官階制度等,所以在一般的史學論著裡面,比較乏味,不容易讀,但「蒙曼說唐」卻別具魅力,用淺白的文字,勾勒初唐到中唐的幾場政變,讀起來可說是趣味橫生,是一套非常不錯的歷史通俗作品。以下我就個人讀畢後的感覺,談一下這套書的幾個特色,與各位分享。

    第一、清晰易懂,富趣味性。這套書是作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的講稿(或副產品),所以保留了口語化的文字,讀起來相當輕鬆。在引用文言文獻之後,往往後面還會做白話翻譯,不會有讀史料的負擔,惟其翻譯時而從趣,有未盡符合原意之處。除外,書中無論是分析人物性格,或是政變成敗原因,作者都已做了仔細的歸納整理,以條列式的方式呈現,使讀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個中原因。不過書裡有一些大陸特有的名詞,如高參、雙規以及牛、有才等形容詞,臺灣讀者讀起來恐怕不太習慣就是了。

    第二,言之有據,忠實呈現史事。本書史事的來源,大部分是《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冊府元龜》等較公正的資料。除外,也引用了詩詞、筆記小說與鄉野見聞,如《明皇雜錄》、《酉陽雜俎》、《開元天寶遺事》等作為補充,所以書中穿插許了多有意思的逸事。

    第三、「蒙曼史觀」躍然於紙上。作者分析歷史事件時,常會用「後見之明」(並不是貶意),由結果回推原因,微妙地刻畫人物的心理,如作者分析玄宗事業風流、愛情風流、情趣風流,並且一一舉例說明。又如每次談到玄宗的多謀之處,作者就會以「阿瞞性格」(玄宗小名)稱之。書中亦常以「某某人心想」等情節,以側寫歷史人物的性格。

    若硬要挑毛病,我覺得涉及範圍太廣,所以有時書中就漏寫了一些細節,我以三個故事為例。其一,《武則天》中武后勸高宗東巡,以致高宗客死洛陽,東巡原因之一是永淳二年關中大旱,作者寫到:「……畢竟再鬧著糧荒野不會餓著皇帝呀。」這樣寫當然是沒錯啦,但是對唐史有些概念的人都知道唐朝「就食」的傳統,玄宗還有「逐糧天子」的外號(此最初為中宗語),但這些細節作者到了《唐玄宗》裡面才提到。

    其二,《唐玄宗》中形容王毛仲在誅殺韋后的「唐隆政變」開溜了,若引《舊唐書‧王毛仲列傳》,卷106:「及二十日夜,玄宗入苑中,宜德從焉,毛仲避之不入。……毛仲數日而歸,玄宗不責,又超授將軍。」可以知道玄宗其實沒有責怪他,但是書中沒有提到玄宗不責的事情,並且王毛仲在後來的「先天政變」可說是主力功臣,可是作者對這次政變著墨比較少,再加上其最後又引了《明皇雜錄‧王毛仲驕橫失寵》,卷上,帝大怒曰:「往誅韋氏,此賊尚持兩端,避事不入,我未嘗言之。今敢以赤子恨我耶?」因此讀者在讀到王毛仲得勢(檢校內外閑廐兼知監牧使)時,難免會感到有些突兀。

    其三,《唐玄宗》裡提到肅宗欲將在四川的玄宗接回長安,共上兩表,由於作者生動的將第一封上表翻譯道:「天威祖靈,我已收復長安,現在請您還京。您回來後也別當太上皇了,仍然當皇帝,我重新回東宮當太子。」其實作者應係從肅宗與李泌對話:「朕已表請上皇東歸,朕當還東宮復脩臣子之職。」所推敲的,但作者的翻譯語氣有點輕浮,若與第二表的原文:「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成功,聖上思戀晨昏,請速還京以就孝養。」並存,會使讀者有一種錯覺,以為肅宗態度很差。書中其實有滿多地方的文言翻譯不太妥貼,文言閱讀能力比較好的讀者,建議可以與原文互相參照,作為參考。

    另一方面,因為論述的範圍太大,所以登場的人物非常多,如果不是對唐史有點概念,恐怕會有點混淆,但我想這是處理政治史的人都會碰到,並且難以避免的吧!

    其他方面,臺灣麥田出版的版本兩個問題需要改善。第一,是錯誤與別字的問題,《武則天》與《亂世紅顏》的附錄二「重要事件年表」,650年的「永徽」皆誤植成「唐太宗」,實際上是「唐高宗」才對。而《唐玄宗》扉頁旁的作者簡介,把「……後於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擔任副教授」,誤植為「理史系」。第二,注釋不確實,偶舉兩例,如《唐玄宗》書中高力士在19頁初現,注釋卻在113頁;陳玄禮在62頁初現,注釋卻在73頁。

    最後,我要解釋一點,因為我寫這篇短文的時間是2011年,因此對2010年出版的《唐玄宗》內容印象比較深,至於2008年出版的《武則天》與《亂世紅顏》,其實有一些內文些記不得了,靠得是當初留下來的筆記,若有其他心得或未發現的問題,待重讀後再做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