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上承魏晉南北朝,其文化受胡人習俗、佛教等外來文化影響頗重,回顧太宗亦曾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秋,朕獨愛之如一。」然中唐以後,漢族民族意識滋長,對邊疆民族遂始有防範,於異族文化亦漸有歧視之感,如安史之亂後,唐人衣著已恢復舊觀,之於玄宗時仕女多衣胡服,相較之下可之其異。而宋朝續於五代,五代為唐代藩鎮之延續,宋室為矯其弊,遂倡文人政治,嚴禁武將為政,且又因外敵環伺,夷夏觀念觀念則更趨嚴格。故可知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在根本上有顯著的差異,日本學者內藤湖南因此認為唐朝為中古之結束,宋朝為近世之開端,而五代則為兩者文化之過渡,大致有以下諸點原因:

    一、皇權逐漸提升。六朝至唐代中期為貴族政治最盛時代,政治屬於貴族全體專有,皇帝為貴族之代表而已,政策的運作要靠兩者的協議,如唐代的三省制度就是政治的協議體。故此時皇位頗不穩固,時有弒逆廢立之事。而唐末以後貴族沒落,君主不再歸貴族群體所共有,獨裁政治代興。宋朝時,門下封駁權衰退,皇帝掌有絕對之權力。明清時,宰相遭廢,皇權更為膨脹,諸臣形同奴僕,是為獨裁政治之巔峰。此中除元朝因蒙古文化較漢族落後,尚有貴族政治之遺骸外,君主專 制的形式隨時代遞嬗已臻於完備。

    二、人民地位改變。以往人民被視做貴族的奴隸。隋唐之際,部分人民從貴族手下解放,直轄於國家,成為國家的佃客,國家依此訂定新的土地制度以及租庸調制度。唐代中期,租庸調制崩壞而以兩稅法取代,地租改以錢納,人民在居住權上獲得自由,擺脫原本束縛於土地的處境。宋以後,豪強的部曲正式瓦解,蔭戶於莊園的隸農成為自由人,他們與地主締結自由的佃耕契約,而後王安石新法中更有低利貸款、將差役改為僱役的政策,更確立土地私有制。原本貴族介於人民與皇帝之間,在貴族階級式微後,人民與皇帝的關係已變得直接。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賴教授來系上講演,講得十分精彩。大家知道他是一位唐史專家,尤擅唐朝官制,但其實他還是一位旅遊專家,而且是個火車迷,前後出版了兩本關於遊歷的著作,《杜甫的五城》(臺北:爾雅出版,1999)就是他的第一部遊記,第二部則是《坐火車遊盛唐》(臺北:人人出版,2002)。

    起初,我是以好奇的心態來讀《杜甫的五城》。看了看書名, 我本以為這本旅遊與歷史相集的書讀起來想必深艱,讀了數頁才知道全然不是這麼回事。賴教授以樸實的文筆將他壯遊大陸的風景記錄下來。因為研究唐史的關係, 景點多在中國西部,與我們熟知的前清故國相別,確實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

    遊記的文章我讀的不多,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余秋雨先生,神遊故國在他的筆下是一段「苦旅」,文化的重擔壓在讀者的肩上,我感嘆王道士的迂腐,竟讓敦煌國寶盡失,我哀嘆中國文人的命途多舛不能得志,遭貶於窮鄉僻土,我遺憾十年文革致使古籍舊物遭毀於一旦。原本旅人憑弔故國都有這種哀傷,我親遊大陸也是如此,可是《杜甫的五城》卻沒有這種感受,例如同樣是遊柳州,余先生站在模糊的舊碑之前悵然若失,看到了踽踽獨行的柳侯與屈原。而在賴教授的筆下,我看到了解放奴婢、解決飲水的政績,才知道柳宗元還不是遭「貶」,論起來當了刺史還是「升官」呢!只是時人重視在京,所以遭到外放才會讓人有覺得潦倒。想不到吧!故都遺陵都變得那麼富有詩意,跟著四通八達的火車上路,遊歷中國原來也可以如此輕鬆愜意。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交互而非排序的方式呈現52張撲克牌,所以沒有辦法直接進行比大小。另外,本程式可呈現花色、A、J、Q、K。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Dim v As Integer
        Dim m, f As String
        Randomize()
        v = (Rnd() * 51) + 1
        f = (v Mod 4) + 1
        f = Choose(f, Chr(5), Chr(6), Chr(3), Chr(4))
        m = (v Mod 13) + 1
        m = Choose(m, " k", "A", 2, 3, 4, 5, 6, 7, 8, 9, 10, "J", "Q")
        Console.WriteLine(v & "=" & f & m)
        Console.ReadKey()
    End Sub
End Module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實一種》(臺北:麥田出版,2006)是我讀余華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活著》,跟大多數的讀者一樣,我也是先被張藝謀導的同名電影所吸引之後才接觸小說。對於《活著》多數讀者都給了很高的評價,他細膩刻畫一個富公子敗家,從有到無,因禍得福,又參與了國共內戰到文化大革命,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段坎坷故事,連綿集成了一部中國的近代史,對我而言,《活著》不僅是福貴的故事,更是屬於每一個中國人的故事。我就是懷著這種期待閱讀《現實一種》,不過它所帶給我的感受與《活著》孑然不同,我不能斷言這是好或壞,但確實與我的期待有相當的落差。

    〈現實一種〉的故事是敘述一個孩童無意把他的堂弟給弄死了,結果死者的父親山峰要求他的哥哥山崗血債血還,山崗的兒子死後山崗又用計殺死了山峰,最後山崗被判刑,他的遺體經過利益交換後被許多醫師作為醫療用途,故事內還有兩兄弟的妻子和一個垂死的母親。這個冤冤相報的故事,內容充滿暴戾,用的筆法卻是十分冷淡的直敘,讀者做為一個旁觀者看待這一連串的悲劇,就我而言,讀起來感覺不太愉快,我試著去思考其中的寓意或隱藏的義涵,遺憾的是我一無所獲,或許結尾一段關於器官被瓜分的部分是想要突顯人性的貪婪,但我始終不太明白為何作者要以一個無知的小孩作為故事的殺機,即便寫的是關於生命的荒謬應該還有更貼切的其他比方才是。

    〈河邊的錯誤〉內容是描述一串奇異的殺人案件,故事圍繞在警察馬哲的辦案過程,內容引人入勝,把警探的冷靜描寫得栩栩如生,還埋了許多伏筆,例如他迅速逮捕瘋子嫌犯看似不理性,後來由助手小李道出原委才知是虛晃一招,其實是想讓其他嫌犯心防鬆懈,讀到此不讓人拍案叫絕直呼過癮。隨著案情進展越來越撲朔迷離,更會讓讀者一刻也不想停地想要一口氣讀完。如果作者要寫成一部偵探小說,那〈河邊的錯誤〉懸疑的元素完全都掌握到了,精明的神探、細心的助手、還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的兇手,精彩程度絕對不亞於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集〉,只可惜這似乎並非作者的初衷,大家要求馬哲裝瘋以避刑責的結局自然是別有深意,只是作為故事的結束還真令人感到措手不及,因為既沒有交代嫌疑犯許亮為何要自稱兇手,也沒有道出瘋子是兇手的確切證據,反而以馬哲槍斃了瘋子作結,留下了諸多疑問未解未免有吊人胃口之感。另外,故事場景多次提到么四婆婆的「鵝」,很容易讓讀者以為與案情有關,結果竟卻跌破眼鏡地毫無關係。不過〈河邊的錯誤〉有別於其他余華的作品,內容的確會讓人感到驚豔。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兩相比版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Dim x(4) As Integer
        Dim i, j As Integer
        Dim temp As Integer

        For i = 0 To 4
            x(i) = Console.ReadLine()
        Next

        For j = 0 To 3
            For i = 0 To 3
                If x(i) > x(i + 1) Then
                    temp = x(i)
                    x(i) = x(i + 1)
                    x(i + 1) = temp
                End If
            Next
        Next

        For i = 0 To 4
            Console.WriteLine(x(i))
        Next

        Console.ReadKey()
    End Sub
End Module

 

一比全部版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古斯塔夫‧史莫勒(Gustav von Schmoller)主導的「國民經濟青年歷史學派」堅定地維護古典歷史主義的傳統,不過他們更強調國家的核心作用及堅持歷史研究必須緊跟著檔案材料。他們認為單純將數據和規律總結並非歷史,而真正的歷史應是存在於民族、國家體制的價值上,所以史莫勒十分認同霍亨索倫王朝和俾斯麥的統一的政策,但他也提出歷史研究改革的必要性,特別是把工人整合到德國的民族國家中,因此該學派出現大量關於產業工人的生活狀況調查和文化研究。不過,史莫勒學派在經濟史的研究上仍有其缺點,例如他們在所依靠的方法或理論上作的提前假設並不週全,引起了其他經濟學家的非議,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就出版了《德國國民經濟學中歷史主義的錯誤》一書,批評史莫勒刻意迴避了科學研究方法所需要的明確概念。

    到了十九世紀末,狄爾泰(Wilhelm Dilthey)及李凱爾特(Heinrich John Rickert)等人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作比較,試圖為人文科學作一個更明確的定義。但是自然科學是能夠通過反覆的試驗進而得到通則的,那麼歷史呢?如何從人類獨一無二的行為中找到普遍的規律呢?狄爾泰也未能提出新的見解,因為想要建構歷史主義的科學觀所需的是更嚴格的科學方法,就連曾經撰寫過《德國史》的卡爾‧蘭普雷希特(karl lamprecht)也未能做到這一點。而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做為一個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他充分理解到社會是由心態和價值觀等一切人類的行為所建構而成的,必須了解它們才能理解社會獨一無二的個性。因此他創建一套「解釋(Verstehe)的社會學」理論,這套理論無疑的是對實證主義提出了質疑。在韋伯看來,當一個社會學家提出了問題,那問題內必然有他所主張的價值觀,然而在實際研究時,社會學家則必須要做到客觀與超然,但是無可避免的,會有一部分的主觀存在,這種無法歸納成特定現象的特徵被韋伯稱作「理想形式(Ideal Type)」。

    在美國,詹姆士‧魯賓遜(James H. Robinson)領導的「新歷史學派」很難用一個定義去概括,他們借鏡於社會科學,卻又不似蘭普雷希特與韋伯一般欲把歷史學轉換成一門有系統的社會科學,換言之,新歷史學派是在歷史學與社會科學中建立一條折衷和鬆散的關聯。因此,新歷史學派感到興趣的是研究現代社會的科學,主要是經濟學和社會學,這是實用主義的表現。也因如此,新歷史學派的研究往往是跨領域地兼容各種不同的學科。魯賓遜亦不同於美國傳統的歷史學家們,還在追尋美國人血液裡古老日耳曼民族根源,他看到的是美國的民主價值和成就,因此他強調自己國家的新歷史,在他看來美國既是移民的國家,故應該要與歐洲的過去徹底決裂。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序號被Adobe CS4視為無效或過期序號時,往往在下次啟動軟體時會出現「授權合約」,如下圖:

cs4合約1.gif

但點選「接受」後卻沒有反應,重複了幾次也是一樣。要解除此情況,只須到路徑"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Adobe\Adobe PCD\cache"將檔案"cache"給砍掉就可以了。檔案如下圖:

文章標籤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通版

Module Module1
    Sub Main()
        Dim x() As Integer = {0, 5, 6, 8, 9}
        Dim search, high, low, mid As Integer
        search = Console.ReadLine()
        low = 0
        high = 4
        mid = (low + high) / 2

        While (low <= high)
            If (x(mid) = search) Then
                Console.Write(mid)
                Exit While
            ElseIf (x(mid) > search) Then
                high = mid - 1
            ElseIf (x(mid) < search) Then
                low = mid + 1
            End If
            mid = (low + high) / 2
        End While

        If (x(mid) <> search) Then
            Console.Write(-1)
        End If

        Console.ReadKey()
    End Sub
End Module

 

遞迴版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認為東漢覆亡的原因大致上有三點:首先是在政治上位在中央政權核心的劉氏子孫腐敗無能,以致大權旁落,外戚、宦官遂相爭相鬥,國家機能受到損害。再者是是經濟、文化等方面知識分子、地主勢力逐漸膨脹,形成一股多元性的力量與政府分庭抗禮。最後是貧富不均,土地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因此產生大量的流民,造成社會危機與經濟危機,遂有清議、黨錮、黃巾事件發生。

    以上觀點看似正確,不過卻還有討論之處,舉例而言,土地兼併問題其實在西漢就已經相當嚴重,武帝時,董仲舒嘗言:「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又漢末以長安為中心,其經濟發展,無論是農業、工商業皆比西漢更為進步,故東漢亡覆仔細觀之,應是政治危機而非前說之經濟危機。

    漢儒對朝廷的政治得失是很敏感的,時時刻刻加以批評,尤其是外戚與宦官的專政,更引起士大夫強烈的抨擊,產生所謂的「清議」,朝廷對此行為的反制就是將其領袖禁錮、迫害,即是所謂的「黨錮」。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大屠殺.jpg         這個故事是來自尼古拉‧孔塔(NicolasContat)所撰《印刷工趣事》的其中一篇,他敘述1730年巴黎兩位印刷工人因受不了師父(同樣的也具僱主身分)長期不合理的待遇,因而決定採取以惡作劇的方式對師父進行反擊,藉此宣洩不滿,其惡作劇的方法就是從「貓」下手,其過程饒富趣味(當然也有一點血腥),且展現出十八世紀法國工人階級的文化,故事的內容大略如下:

        傑侯姆(Jerome)與雷維耶(Léveillé)是兩個印刷工學徒(apprentice),經過了一整天的辛苦,好不容易可以捲入溫暖的被窩享受一夜好眠,可是事與願違,外頭的貓吵得他倆一刻也不得安寧,這些貓後面的靠山是師父與「資產階級」(bourgeois),這一夜好覺顯然睡不成了,可是明日一早他們還得早起做一堆瑣事,比方給水槽加水、為鍋爐點火。說真的,那些讓新入行的學徒來做就可以了,不知為何師父硬要全部的職工(journeymen)都參與。

        天還沒全亮,印刷廠內職工和學徒都到齊了,當然除了師父和師母以外,因為他們還在睡呢!即使中午他們也未必會到─除非師父心情不好想找個學徒罵罵。雷維耶對此感到憤恨,他的老爸是屋頂工人,因此他也學到了一身飛簷走壁的好工夫,除此他還有一項特殊的專長,就是上帝賜給他一副特殊的好嗓,雷維耶學起周遭同仁的聲音都可以學得維妙維肖,因此他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可以愚弄一下師父。

okplayma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